东京奥运会的背后:18年的等待与张艺谋团队的极致追求

导读东京奥运正式开幕,我们似乎还没准备好接受这一切。

东京奥运会的背后:18年的等待与张艺谋团队的极致追求

东京奥运正式开幕,我们似乎还没准备好接受这一切。网络上充斥着复杂的情绪,其中怀念的情绪被推到了顶峰。回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,张艺谋为我们编织了一场盛大的梦。那一幕幕美妙而感人的回忆,如朱启南痛失首金、刘翔退赛、冼东妹卫冕、伊拉克代表团在战乱中为国而战、德国大力士马·施泰纳在举重领奖台左手举起金牌右手举起亡妻照片……这一切都曾在我们眼前发生。为此,我们等了整整18年。

申奥之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。1990年7月3日,邓小平到新建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视察时说:“你们对申办奥运会下决心了没有?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?”自此,申奥之路开启。然而,第一次申奥以2票之差憾负于悉尼。第二次申奥,国家体委决定由北京继续申办2004年奥运会,但报告交上去后就被否决,国家建议再等等。这一等就是五年。第三次申奥,经过史无前例的严格筛选,经过投票、等待、再投票、再等待……直到2001年7月13日,萨马兰奇说出“Beijing”那一刻,全国人民为之振奋。

然而,成功申办后,迎接我们的是“举国谩骂”。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,《北京八分钟》恶评如潮。但是,这一切并没有击垮张艺谋和他的团队。在筹备过程中,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“折磨”。经过两千多次会议,研究各种方案,最终拿出了惊艳世人的表演。整个过程下来,没有灵光一现,没有神来之笔,只有脚踏实地、一步一步地逼近完美。

整个开幕式表演中,“击缶而歌”仅仅表演了6分钟。而这6分钟的背后,是无数次的试验和努力。从最初的四大发明方案被否决,到团队成员提出各种创意方案,再到甲方相逼、时间紧迫、困难重重,最终张艺谋和他的团队用逼出来的极限创意和表演,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开幕式。

回想起那段时光,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惊艳全场的表演效果,更是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与展现。正是这种对于极致的追求和对于传承的坚守,才让我们看到了那一幕幕难忘的瞬间。

如今,回首过去18年的等待和努力,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。奥运会是一个展示国家实力和文化的舞台,也是一个激发人们团结一心、追求梦想的平台。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届东京奥运会的精彩表现,为我们的国家和运动员们加油!

标签: 张艺谋和他的团队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